一直都該好好寫些文章的,只是給了自己太多藉口偷懶
開始了一個人的生活,即使不算是完全獨立生活,但多了許多自己的時間
我想認真地和自己面對面,把所有吉光片羽的感覺,就算是微枝末節,也盡力將它描繪記錄下來
即是彭樹君所說的把生活裡的這些為之賦形,藉文字記取
作回最原始最想成為的自己,我知道那才最貼近我的初衷,想成為文字人的初衷。


已經有多久不曾好好讀一本純文學的書了呢?
前幾天,第一次在深夜造訪誠品敦南
幾近子夜,店裡仍有來往的人潮,驚訝之餘,也對此新奇的情景興奮不已
一直想看看這個城市夜晚的模樣,我想,我又多認識了這個城市一些。


我們說好,要各選一本書。
而當我看到暢銷排行榜上劉軒的書時,我知道就是這一本了。


不為追逐流行,當然也不是因為它在排行榜上
而是這本書所賦予的時空感。
如同書中所說,劉軒已經七年沒有出書了
雖然對他的著作有所接觸,卻也還說不上是他的書迷
但對他的第一本書”why not?給自己多一點自由”倒是記憶深刻
那是升上國一時暑假作業指定的閱讀書目之一,也許也算是自己心甘情願買的第一本純文學
那本書裡記述了他大學、研究所時流浪的故事,給了當時只有12歲的我很大的震撼
第一次知道原來成績優秀的人,也可以有截然不同的生命,也能有這樣精采的生活
書裡的故事給了我許多想法,也開啟了我的視野
雖然當時並沒有感覺,但現在想來,那確實影響我很多。
之後也陸續看了幾本劉軒的書,直到近幾年甚少看見他的書為止。

 


因此,我想知道,當年給了我許多想法的那個年輕人
現在對生活的看法是什麼?經過這些年,面對生命,他會怎麼說?
雖作為一個不甚忠誠的讀者,但來到和他當時一樣年歲的此時,我想知道他的答案。

 



看完了書,我不確定我是否得到了我要的答案
但我想他勢必是回答了些什麼,而我也對此很滿意。
對我而言,最珍貴的該是這”重逢”的過程吧。
12歲的我,27歲的劉軒;22歲的我,37的劉軒
我想即使不曾面對面,但透過書中的文字,我們的思想已交流過無數次
無以名狀,但這讓我有一點感動,像是拾起了些什麼。

 



也許,劉軒不是我最喜愛的作家,但絕對是具有影響力的一個。
希望有一天,我也能像他一樣,勇於追求一切想要的生活,不管那是什麼。

 

 

要忘了別人在看自己!要用行動寫自己的生活,因為日子是自己在過,所以要自己決定怎麼過。--劉軒˙放任心中的一百次流浪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v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